报告种类设置
里面有以下几个分项:原始数据,吸光度,限值,矩阵值,阈值,曲线,浓度,差异。
1. 原始数据报告:指的是未经校正的吸光度。单波长模式指原始吸光度;双波长模式指检测波长和参考波长吸光度之差。
2. 吸光度:指经过空白校正的报告。所有的 96 孔吸光度读数都扣除了空白孔的吸光度数值。
3. 限值:是提供阴阳性结果。空白孔扣除后,吸光度在高低限值之间显示(*), 低于低值显示(-), 高于高值显示 (+)。
4. 矩阵值:指提供微孔板各孔的定性结果。空白孔扣除后,在上下限值之间的吸光度分为10个档次,0到9。高于上限显示(+), 低于下限显示 (-)。
5. 阈值:定性结果或者换算成浓度。
6. 曲线:反映了一系列标准的吸光度的回归分析,iMark 型酶标仪可以支持以下10种曲线类型。
7. 浓度:在使用标准曲线的情况下,浓度报告仍然要进行回归分析,利用标准曲线计算每一个样本的浓度,形成报告。如果使用恒值阈值而且单位不是“ Abs” 或比率阈值的情况下,系统自动计算每一孔的浓度。
8. 差异:差异报告是相邻的两排或两列吸光度之差。
阈值设置:
阈值设置里有以下几个小分项:不使用,常数,质控,公式,比值等。
1.不使用:适用于做定量试验,做定量试验时可以不设阈值;
2. 常数:里面分单阈值和阈值范围两分菜单。单阈值,利用小数点键和数字键来输入阳性和灰值区右箭头选择单位,上下键选择参数;阈值范围:利用小数点键和数字键来输入阳性和灰值区右箭头选择单位,上下键选择参数。
3. 质控:此项设置里只需在单阈值里输入灰区值,即可。
4. 公式:机器里存有 5个公式,将光标移到公式的选项,摁三次输入进入公式修改参数;操作者可根据试剂盒上所提供的公式,在里面选择与之一致的公式,公式中的K值和灰区根据需要进行更改。修改完后需按输入键,方可保存的设定。
5. 比值:各校准品孔吸光度均值和浓度值比值。